近日,我国湖南省绥宁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,这一古老的农耕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。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模式,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,更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
绥宁稻鱼共生系统起源于我国古代,已有千年历史。该系统以水稻种植为基础,通过稻田养鱼的方式,实现水稻与鱼类的共生共荣。在这一系统中,水稻为鱼类提供栖息地,鱼类则为水稻提供肥料,二者相互促进,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。
绥宁县地处湖南省西南部,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这里气候湿润,土壤肥沃,非常适合水稻种植。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,总结出了稻鱼共生的种植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降低了农药化肥的使用,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
据悉,绥宁稻鱼共生系统于2018年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经过严格的评审,最终荣获认证。这是我国继“中国水稻栽培系统”之后,第二个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的农业系统。
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独特文化、历史、生态、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农业遗产。这些遗产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,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绥宁稻鱼共生系统的获得认证,标志着我国传统农耕文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,同时也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稻鱼共生系统具有以下特点:
1. 生态效益显著。稻鱼共生系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,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,降低农业面源污染。
2. 经济效益可观。稻鱼共生系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,增加农民收入,同时鱼类产品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。
3. 社会效益良好。稻鱼共生系统有助于传承农耕文化,促进农民增收,提高农民生活水平。
4. 可持续发展性强。稻鱼共生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,可以在不同地区推广应用,有助于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随着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、资源、人口等问题日益突出,传统农耕智慧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,积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。此次绥宁稻鱼共生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,将进一步激发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,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总之,绥宁稻鱼共生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,是我国传统农耕智慧的体现,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成果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未来的发展中,这一古老的农耕智慧将继续为人类农业发展作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