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我国湖南省的绥宁县,一项独特的教育扶贫模式——瑶汉双语教学,近期受到了教育部的点赞。这一举措不仅让瑶族和汉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,更将当地的辍学率降至0.1%,成为教育扶贫的典范。
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部,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,其中瑶族人口占比较大。长期以来,由于语言、文化等方面的差异,瑶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教育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绥宁县积极探索瑶汉双语教学,让瑶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主流教育体系。
瑶汉双语教学主要针对瑶族学生,采用瑶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。在课堂上,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,适时切换瑶汉两种语言,确保瑶族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。此外,学校还开设了瑶族文化课程,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。
在实施瑶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,绥宁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。首先,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瑶族教师,让他们承担瑶汉双语教学任务。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还熟悉瑶族语言和文化。其次,学校加大了对瑶汉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,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。最后,学校还积极与瑶族家长沟通,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。
瑶汉双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。首先,瑶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。据统计,实施瑶汉双语教学后,瑶族学生的语文、数学等主要学科成绩平均提高了20%以上。其次,瑶族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强。他们不再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而感到自卑,而是以自己的民族身份为荣。最重要的是,瑶汉双语教学有效地降低了当地的辍学率。据数据显示,实施瑶汉双语教学后,绥宁县的辍学率从原来的5%降至0.1%,创造了教育扶贫的奇迹。
教育部对绥宁县的瑶汉双语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们认为,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瑶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,也为其他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教育部表示,将继续支持和推广瑶汉双语教学,让更多民族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。
瑶汉双语教学的成功,离不开当地政府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绥宁县将继续深化教育扶贫工作,努力提高瑶族学生的综合素质,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。
总之,绥宁县瑶汉双语教学的成功实践,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扶贫的新思路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要继续关注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,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模式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。